《日本文化史》是日语专业本科阶段的必修课,教学对象为日语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一般在第七学期开课。该课程是按日本历史发展的顺序,从日本文化的发端,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来叙述的,涵盖了日本绳纹时代至明治维新,上下两千余年的文化历史。庞大的信息量,在加上众多抽象的历史名词,容易打击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此外,由于教学计划中课时设计偏少(一般一周2课时,一学期32课时),教师也无法做到深入浅出且细腻的讲解,再加上考试要求高(考试类型是笔试论述题,偏重考验学生写作水平),学生的日语水平参差不齐,造成这门课程的考试通过率偏低,可以说是日语专业中较难的一门课程。
如何让学生们在理论中寻求文化的缩影,在相关感兴趣的材料搜集中感受日本文化的特质,教会学生用心灵的眼睛来看待“异质”文化,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寻找突破口。
1、有效利用课后时间
传统的《日本文化史》课程教学模式,即所谓的“一言堂”、“满堂灌”,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们在座位上边听边记的教学模式。在90分钟两小节的课堂上要讲解所有的知识点,教师把这个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任务。而学生也期待能在课堂上获取所有的知识,但最后往往事与愿违。学生们因为没有知识体系架构,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庞大的知识量让他们苦不堪言。可以说,要想利用课堂90分钟来实现日本文化史课程的教学目的,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很清楚这一点。那么,有效地利用课后时间是唯一的途径。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比如提前观看视频,提前阅读相关资料,并进行总结等作业;学生也要积极配合,完成好预习作业加入课堂。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发挥引导作用
日本文化史课程多半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述的知识和内容,在这样的课堂情景之下,学生多半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与老师、与知识的互动之中,缺乏参与互动的纯理论课堂将逐渐变得枯燥无味。尤其是对于独立自主,喜欢独立思考和判断的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愿意学习,但只想学他们必须学的东西,而且只想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他们希望所学的课程既好玩又有趣,能让他们享受发现新事物的乐趣,最后还能获取到有用的知识。
3、重视学生日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日本文化史课程要顺利开展,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思考的习惯从何而来,需要从阅读中来培养。学生能否喜欢上阅读,享受阅读,并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需要其他专业课程,如日语高级阅读,日语高级精读的协作。通过阅读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及语言表达的条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