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logo 广外公开学院外语系 明德尚行 学贯中西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习园地>>正文

观“日语使用常见错误分析”讲座心得

日期:2013年11月20日 15:02  作者:段沅丽  点击:

  11月日本著名的日汉对比语言学家上野惠司教授应邀来我院做主题为“日语使用常见错误分析”的讲座。讲座的主要内容是针对中日两种语言的不同使用习惯及我们日常中容易犯的语言习惯错误进行讲解。通过聆听讲座,我对在日语运用中由于思维和语言习惯的不同而容易犯的错误有了了解,因此我也总结了一些从中获得的学习经验。
  首先,上野教授指出了日语思维与汉语思维的不同,以及中日两种语言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讲座也主要是针对这些不同点,也就是那些常被我们忽略,容易犯错的地方进行了讲解。众所周知,日语的表达方式一般会比较委婉,常有省略的习惯,而这点正体现了日语使用者选词的慎重性,与此相反,中文使用者的选词则较为随意。这是由于各国生活习惯的差异,所以在表达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思维习惯的不同,导致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而我们只有了解这些语言使用的不同习惯,才能更深刻地体会语言带来的乐趣。
  其次,上野教授主要从动词、代词的使用方面来分析了日语和汉语的不用。上野教授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大量的实例,把道理讲的深入浅出。以动词“冷”分别与今天、明天、后天一起搭配使用,日语中的动词分别对应不用的时态,而汉语中则只需要用一个“冷”字就可以表示全部。通过大量的实例对比之后,上野教授得出的结论为:汉语是根据动作形式来选择动词的使用,而日语是根据目的来选择动词的使用。接下来比较的是代词的用法,上野教授用人称代词“他”来举例,在有前提的情况下,汉语里用“他”“她”“它”就可以指代全部的事物,而在日语的运用中则必须要使用名称的称谓。例如:汉语里可以说“爸爸不在家,他出去了”而日语里必须要用“爸爸不在家,爸爸出去了”这样的表达的方式。在有前提的情况下,“爸爸”这样的称谓也是不可缺少的,代词“他”并不能来指代爸爸。诸如此类,即使是细微的用词习惯不同也是不可忽视的。
  最后,上野教授重点讲解了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翻译不能按字面意思直接翻译。在汉语和日语的一些词汇中,有些乍一看上去好像是相同的意思,实际上却各不相同。而这些恰恰是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注意到的。例如,“最近”在中文中的意思是指说话前或后不久的日子,而日文中的意思是指离现在最近的时候。这些小细节的不同就造成了我们的翻译会经常出错。又如,“你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时候叫醒我吧”并不应该用中文的思维去逐字翻译成“あなたがいつ起きったら、いつ私を起こしてください”。而是应该按照日文的思维习惯翻译为“起きったら、起こしてください”。上野教授认为:汉语是注重形式的语言,而日语是注重目的的语言。这正是体现了两个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之处。
  本次讲座让我们体会到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也让我们懂得在今后的学习中必须要关注这些要点,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中有所突破、成长。这短短的一个半小时的讲座让我们大家受益匪浅,对日语的学习也更有动力,充满了能量。

上一条:日语学习者如何培养阅读习惯 下一条:日语等级能力考试复习技巧


关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外高等继教学院 公开学院 广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 广东省自学考试管理系统 广外考试中心
Copyright@2010-2015 COLLEG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 OPEN COLLEGE,GDUFS All Rights Reserved
2010-2015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公开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