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logo 广外继续教育学院通用英语培训部 明德尚行 学贯中西
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生工作>>正文

精神心理疾病服药好转后,可以自行减药吗?——提升心理健康素养系列科普

日期:2022年03月11日 15:43  作者:毛建琛  点击:

    本网讯 2021年广东省居民心理健康调查显示,六成的调查对象认为患有精神心理疾病的人,在服药出现好转后,可以自己一边减少药量一边观察。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吗?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小敏从初中开始就出现情感变化经常不明原因地“两极分化”,母亲以为只是小敏脾气不好、性格不好,是女孩子常有的撒娇、发脾气而已。直到小敏高中时,母亲才在老师的建议下带女儿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小敏在接受治疗后病情稳定,并顺利考上大学,此时母女双方都认为药物治疗已不再需要,置医嘱于不顾,自行减药并停药。但在大学期间小敏再次出现突发性情绪波动,时而躁狂,时而抑郁,反复多次,并出现睡眠障碍。

    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以及精神分裂症等。根据既往相关研究,因自行停药/减药/不规律服药导致病情复发的比例,在抑郁症患者中可达35.2%,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可达54.3%,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可达68.9%。

    许多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发现有这种因为反复自行减药或停药导致病情复发的行为,并被形象地概括为“吃三堑不长一智”。具体而言,就是许多病人在首次治疗或多次治疗后,在病情有明显改善或接近痊愈时,往往自作主张,减药或者停药,病情迅速发生恶化或复发,以致不得不重新治疗。因此前的治疗未达到痊愈疗效,这就使重新治疗的难度大了许多。但即使如此,这些病人中的相当多人,在重新接受治疗,病情再度好转,又会遗忘前车之鉴,自行减药、停药。结果自然是病情恶化,不得不进入下一个重新治疗阶段。

    研究表明,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误解:
    1、患者、家属对精神疾病及坚持服药的重要性缺乏了解,甚至错误地认为精神药物会损害大脑,影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症状稍有好转即要求停药;恢复期患者则认为疾病已痊愈无需再服药。
    2、患者自知力缺失,而家人忙于各自事物而疏忽督促病人服药。
    3、由于精神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导致患者拒绝服药。
    4、由于家庭经济来源少,影响部分患者服药依从性。


    那么,我们要如何中止这种“服药—病情好转—自行停药/减药—再次服药”的恶性循环呢?
    首先,我们一定要坚持一个治疗原则——全病程治疗。全病程治疗分为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和维持期治疗:急性期治疗持续8-12周,急性期的疗效决定了患者的结局和预后;巩固期治疗持续4-9个月,在此期间患者病情不稳定,原则上要坚持急性期用药方案;维持期治疗一般倾向2-3年,病情稳定可缓慢减药直至终止治疗。坚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自行停药、减药,才是通往病情稳定并逐渐终止治疗的罗马大道。


内容毛建琛 审核:周联兵 审批:王莉莎


上一条:大学城分部丨疫情未结束,防控别松懈 下一条:大学城分部|青春奋发 砥砺前行


关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外高等继教学院 公开学院 广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 广东省自学考试管理系统 广外考试中心
Copyright@2010-2015 COLLEG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 OPEN COLLEGE,GDUFS All Rights Reserved
2010-2015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公开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