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量的国际会议使得口译人才的市场需求急剧增加。“口译”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已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列入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然而,不管是学生的口译实践,还是教师的口译教学都并非易事。为能培养学生真正的口译实力,迫切需要探讨出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克服当前口译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推动口译教学的顺利进行。本文根据口译课堂教学实践,从口译技巧、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分析学生在口译课堂中典型的错误,并提出对应的策略,希望为口译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口译水平,然而他们对于相关话题背景知识和文化的了解也在他们的口译训练中起到主要的作用。根据对公开学院商务英语系本科高级口译课堂中学生口译训练的观察和分析,可总结出学生在口译课堂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语言能力和文化知识方面。
第一、听力理解问题。口译过程的第一步就是对来源语的听力与分析,即对原文的理解。对于原文意思的把握直接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完全的记下信息,然而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往往难以准确、完整地理解原文,尤其对于长句的理解和对原文为英语的句子的理解。
第二、过度依赖笔记,忽略脑记的重要性。在交替传译中,原文的发言人往往会持续地讲完一段话后才停下来让译员进行翻译,因此在理解原文的过程中,需要译员尽量完整的记下原文信息。然而,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往往只是盲目地记下一些文字,最后译出来的内容也仅限于写下的几个字,甚至是完全没有前后文的逻辑联系。
第三、照搬原文句子结构,译文语法结构混乱。即使是学生对源语有了比较明确的理解,但也不一定说明他能完整准确地用译入语表达出来,即用目标语进行编码。这一问题在汉译英口译练习中尤为明显。
第四、缺乏口译相关内容的专业背景知识。不同的口译场合会涉及到不同的主题内容,因此口译对译员在各领域的背景和专业知识也有一定的要求。这一方面也是学生在课堂中需要攻克的难点。
第五、对语言习惯和文化差异不够了解。在语法和词汇基本没有错误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在中、英两种语言表达习惯和不同国家文化习惯的差异等方面的陌生。
针对以上学生在口译课堂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分析,结合口译的特征和过程,可以总结出以下口译课堂教学策略:
1) 重视学生源语听力理解和复述练习。与普通的听力课不同,口译课中的源语听力理解练习可以针对较难和较长的句子进行专项练习,同时,应从“整体”到“细节”的重复听力中逐渐把细节复述出来。
2) 加强短期记忆力培训,脑记和笔记两者结合。在课堂练习中,学生用源语复述原文内容来加强短期记忆力的容量。同时,在强调脑记的前提下,提醒学生根据脑记的内容按相对固定的笔记系统有序、有逻辑地记下重点和难点信息。脑记和笔记相结合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在用目标语编码过程中,先找出原文的句法主干结构以确定译入语的句子结构,再对词汇表达做出选择。为了避免学生的中式英语,可以在训练中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先找出原文的句子主干结构并由此来确定译入语的句子主干结构,然后再把修饰词部分加入相应的位置。
4) 重视长期记忆力的训练,加强专业词汇积累,并掌握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在平时课堂的练习中,还应重视学生长期记忆力的培训,即要求学生长期积累专业词汇和背景知识。同时,还要重视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在练习前,提醒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或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
口译课程在各高校的普及体现了市场对口译人才需求的增加,然而只有有效的口译教学才能保障培养出合格的口译人才。根据口译的独特性和过程,在口译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在训练中出现的错误,并有针对性地从口译技巧、语言和文化的角度来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口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