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精读课作为日语专业的基础课程,历来最受重视,应该说是开设课时数最多的课程。通常日语精读课包括前两年的“基础日语”和后两年的“高级日语”。基础日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日语语言方面的基础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而“高级日语”则在“基础日语”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日语知识,掌握日语语言运用的能力。
低年级的基础日语阶段,领读单词、精讲语法文章、大量的模拟替换练习等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夯实基础。这一阶段的日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普遍较高。然而到了高年级,学生不再满足于这种机械的教学方法,认为即使没有老师,自己也能够做得到。学生厌倦了这种千篇一律的做法,学习积极性减退,出现了学生不愿意学,而教师不知道如何开展教学的局面。而实际情况是:如果让学生动笔写篇文章或者是以某主题进行口头表达的时候,通常是词不达意,逻辑混乱,意思不清晰。
不管是日语学习者,还是精读课的授课者,都应该了解高级日语精读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我认为,高级日语阶段,精读课主要是要提高学生的以下几种能力:
第一:提高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对于文章要善于分析层次和段落,对于文学性文章,要善于把握情节的发展,心理描写和人物塑造的特点。让学生逐渐熟悉各种体裁各种文体风格和语言特点,慢慢了解各种修辞手段和方法。并逐步学习做缩写,简述和评述。
第二:提高文化鉴赏能力
想正确使用日语,也一定要了解日本这个国家的文化特征。仅仅依靠语言本身来学习语言是不够的。只有结合日本特定的文化背景考察日语,才能把握日语的本质和规律。而日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
第三: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是对学生日语水平最全面最过硬的考核。因为它能反映学生综合语言的能力。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写短文,要求学生要做到语句通顺,同时还应该要求学生练习各种文体的写作,如缩写、分析、评论等等。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弱点应该在精读课上得到及时的纠正。
第四:提高翻译能力
翻译能力的提高,是引导学生日语学习的落脚点。精读课文的翻译,着重结合新词汇、新句型、新语法知识来进行。也就是说既有单句翻译,也有短文的翻译。尤其要以长难句的翻译来锻炼和考验学生,使其疏通日语基本语法知识,并具备基础的翻译能力。
基于以上的学习目标,我认为:
首先,作为学生,要夯实日语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自己完成大部分词汇的学习。课堂上要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听说读写的训练。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散思维,总结和研究日语语言规律以及日本文化特征。
其次是对高级日语精读任课教师的要求,教师首先要有过硬的日语专业知识,不仅要精通日语这一语言本身,随时能够解决学生各种语言方面的疑问。也要有广博的日语社会,文化知识。社会文化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理解各种语言现象,从而更好地运用语言。其次,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经常反省:是否注重单词词意讲解,缺少对单词背后潜藏的文化背景的挖掘;是否注重语法讲解,而忽略了对语境的分析;是否注重文章的背诵,而忽略了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