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观念需要转变,教育手段需要更新,教学过程较之以前更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如若交流有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能进一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反之,不仅不能很好地完成既定目标,还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厌恶直至对课程的学习产生反感、倦怠的情绪。也正因如此,如何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已成为现在教育界普遍关心的一个话题。
目前我们学院课堂教学中特别重视的师生交流,为了提高沟通的效果,作为教育者的我们,需要更多的了解教育对象,不断创新,找到一条适合自己,且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找准自身的定位
因为传统文化的影响,一直以来我们都奉行“师者为尊”,这固然未错,但若因此而让自己高高在上,无形当中便与学生拉开了心理上的距离,则对于教学未必有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课堂上,要让师生间的交流建立在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之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合理需求,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这样他们的归属感才会不断增强,也才会逐渐安下心来好好学习,才能更好地促进彼此间的交流。
二、采取更为先进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让我们更习惯于用“填鸭式”的方式来将知识进行传输。在现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太多,这也给教育者带来了不少难题,究竟要怎样才能有效地将学生拉回到课堂上?我们提倡将教学的主动性交还给学生。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慢慢建立起有效的自主学习的机制,让学生以小组或者单个的形式去完成一个个的教学小任务,培养起他们的学习成就感。这其中,教师得由以往的“演讲者、表演者”的身份慢慢进入到“引导者、导演者”的角色中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自身才华、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给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师生间的有效交流。
三、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例
在教学中,最能引发师生共鸣的莫过于生活当中鲜活的例子了。这不仅取材方便,还能让学生觉得所学知识确实有用,并且也能给师生间的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比如这次“4•20雅安地震”发生之后,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会适时穿插与地震相关的时事新闻,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及时了解地震发生后的最新情况,更能将一些与地震有关的词汇通过这一途径有效地展现给学生。课堂教学之余,学生也多次反映,这种方式他们更易于接受知识,尤其对他们的词汇记忆帮助不少。
四、多多鼓励学生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当中是非常需要鼓励的,这来自于他人和自己。对于我们现在学院的学生,这一点尤为重要。他们自尊心强,但自我认同感差,并且学习基础都不好,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如若在教学中能不时地对学生施以赞美之词,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是很有帮助的。教师通过言行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情感去激励他们,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其内在的学习需要,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这也能让师生在教学互动中不断发展,彼此完善。
总之,要想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师生间的交流是非常关键的,尤其在课堂上。只有交流有效,师生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师生的情感融洽,那么在这样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