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学院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助学机构,因此,公开学院的教学对象为自考生。与其他诸如培训生、成教生、普通本科生不同,自考生的一大终极目标是通过自学考试,最终获取毕业文凭或学位。公开学院实行“宽进严出”办学政策,面向社会公开招生,报读者无须参加入学考试。因此,总体上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就英语教育专科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不同学生之间的英语基础甚至存在着巨大差异。面对一个这样的群体,如何帮助尽可能多的学生通过考试,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基础英语一》是自学考试英语教育专科段的一门核心课程。在公开学院的教学计划中,该课程在第一学年开设。通过学习本课程语法结构、对话、阅读理解与写作,学生掌握语法和相关词汇以及阅读理解、信函写作、句子翻译等技巧,为学习专科段的课程打下基础。
在《基础英语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四个问题:一是时间紧;二是真题少,三是备课难,四是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
首先是时间紧。虽然该课程的课时(每周8节)在所有课程中是最多的,但由于教材内容多,时间还是比较紧。于是无法面面俱到地将教材所有内容都进行讲解,而是重点讲解考试范围内的内容。教材《新编英语教程》(第1、2册)分为七部分:1.语法结构; 2.对话; 3.阅读I; 4.阅读II; 5.写作; 6.互动活动; 7. 听力理解 。针对考试题型,只讲解第1、2、3和5部分,而第4、6和7部分则予以忽略,一来不是考试范围,二来开设有专门的听力、口语课。这样,就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将相关内容讲解清楚并留有最后一至两周的时间复习所学内容及讲解历年真题,而帮助学生复习并传授考试技巧对于他们通过考试非常重要。
其次是真题少。《基础英语一》是一门广东省统考课程,它不像全国统考课程有海量的真题或模拟题。该课程在市面上或网络上找不到任何真题或模拟题,目前我们获取真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参与该课程的评卷工作,可是该课程的评卷工作较少分配给我校,因此真题稀缺。选取配套练习册中与考试题型一致的翻译与词汇习题印发给学生练习并讲解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尽管练习册的这些习题与我们现有的三份真题重复的概率不大,但是通过这些习题的练习,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词汇的用法以及句子翻译的技巧,从而能更加自如地应对统考题型的第一大题“词汇与语法”和第五大题“汉译英”。
再次是备课难。教材《新编英语教程》是普通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使用的综合英语教材,严格来说,它的内容编写不便于自考生学习:没有附带专门的词汇表,课文的注释乃至语法讲解均为全英文,这对于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的大一学生来说无疑有着较大的学习难度。同时,配套教师用书也仅仅为教师设计了几个供学生思考的问题而已。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接收能力,还要研究练习册的习题和历年真题,以此来决定哪些单词或词组为重点考核内容,哪些语法点为重点掌握内容,在制作课件时将这些重点内容展示出来并在课堂上予以重点讲解。这样,学生既能较容易吸收相关词汇与语法知识,又能把握考试的重点内容。
最后是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基础英语一》本质上是一门精读课,传统上教师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又称注入式教学法),即教师把知识一味灌输给学生,没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不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尽管这种教学模式有着种种弊端,但是,由于公开学院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理解教材内容难度大,加之授课进度紧、要把握考点以通过考试等,公开学院的课堂组织形式基本上是以老师讲授为主。于是,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下降了。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呢?教师可以把一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名召集人,再把各个单元课文的不同主题分配到每个小组,要求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主题来做10至15分钟的介绍。学生一般都会认真对待分配的任务,精心制作PPT,并展示与主题内容相关的音频、视频,内容非常丰富。这样,学生不仅提高了实践能力,而且通过研究课文主题,增加了学习兴趣,增进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